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委會第一次會議成功舉辦
1月5日至6日,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太原成功舉辦。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局材料能源處處長何京東、中國科學院發展規劃局重點實驗室處李曉寧副研究員、山西省科學技術廳平臺處處長肖育雷,學委會主任趙東元院士(線上)、副主任謝在庫院士,委員李亞棟院士、方維海院士、呂清剛研究員、劉振宇教授、王野教授、劉海超教授、王輔臣教授、王建國教授、李永旺研究員、李志堅教授級高工、齊飛教授、姚洪教授、李象遠教授,依托單位山西煤化所所長房倚天,共建單位工程熱物理所副所長隋軍、兩所科技管理部門,以及實驗室科研骨干共計87人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由李亞棟院士和實驗室主任溫曉東主持。
房倚天代表依托單位和實驗室致歡迎辭,并簡要介紹了實驗室重組工作的概況,國家、地方和中國科學院給予實驗室的支持,重組工作的成效,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實驗室未來工作的重點。
何京東重點強調了“雙碳”背景下實驗室面臨的使命與擔當,對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予以充分肯定,希望學委會專家幫助實驗室在煤炭研究領域梳理研究思路支持“雙碳”目標的實現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李曉寧建議實驗室結合《組建方案》,加強與工程熱物理所共建等相關舉措的落地;希望學委會專家在實驗室申報重大任務中,幫助凝煉出前瞻性、顛覆性、挑戰性的選題。
肖育雷充分肯定了實驗室為山西省的科技創新做出的重要貢獻,對山西省開展能源革命改革試點的有力支撐;建議實驗室繼續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標桿作用,做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的標桿、做科研資金使用的標桿、做實驗室運行管理的標桿。
隋軍表示:煤炭作為我國能源體系壓艙石的地位不可撼動,實驗室圍繞煤燃燒、煤轉化、污染物利用等開展工作符合國家戰略需求,并將在十四五規劃、2030發展規劃中做出重要貢獻;作為共建單位將全力配合,完成好國家交給的任務。
謝在庫和李亞棟共同為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成立揭牌。
溫曉東作《主任工作報告》,重點匯報了實驗室的發展歷程、重組工作總體成效以及在五大研究方向上取得的代表性成果、隊伍建設、未來工作重點、5年目標和10年目標等,并將《2024-2025年度實驗室開放課題》部署情況提請學委會審議。李偉副研究員、吳桂選研究員、劉星辰副研究員、張斌副研究員、王森副研究員、于欣研究員6位青年骨干分別作題為《煤炭的低碳燃燒利用技術研發》、《氧化物熔體物性高質量數據模型研發》、《合成氣轉化過程動態理論方法發展》、《化學品合成催化劑體系的精準構筑》、《CO2加氫制烴的選擇性控制》、《催化材料的表界面精細表征》的學術報告。
學委會委員聽取了主任工作報告和六位青年骨干的工作匯報,對每個報告進行了點評與討論,充分肯定了實驗室的重組工作成效,并對實驗室未來的發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重點加強雙方實驗室的交融,圍繞建設期的評估驗收,遵循頂層設計的科學規律,基于實驗室的長遠目標,進一步凝煉研究方向、謀劃新的布局、探索顛覆性的技術,細化近期工作重點、梳理重大任務,形成1-2項具有顯示度的成果;理論研究與實驗相結合,在研究范式上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結合;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文化理念的創新,積極營造吸引人才的“小氣候”;充分發揮實驗室學委會的作用,對實驗室的選題進行預判,提高經費使用效能,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技術儲備、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溫曉東做表態發言。他表示,作為實驗室主任責任重大、充滿挑戰,在學委會專家的支持、以及老一輩科學家的工作積累基礎上,有信心帶領大家一起完成好實驗室的創新發展。下一步將梳理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向專家反饋實驗室的工作進展。
最后,房倚天做總結性發言,作為依托單位將全力支持實驗室的發展,幫助實驗室凝煉目標、整合隊伍、思考年輕人的發展等問題,保障實驗室真正為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做出貢獻。
(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