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加強全所團員和青年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深化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結合全團正在開展的團員和青年主題教育,10月20日,所團委組織70余名團員青年赴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參觀學習,開展“學習二十大 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征程”主題實踐活動。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是山西省特鋼材料產業鏈的“鏈主”企業,在不銹鋼材料領域優勢突出。目前,已形成以不銹鋼、冷軋硅鋼、高強韌系列鋼材為主的高效節能長壽型鋼鐵產品集群。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團員和青年們首先參觀了4350高爐、2250毫米熱軋生產線和寬幅冷軋生產線,親身感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煉鋼的第一步是高溫冶煉鐵水,然后將鐵水運到煉鋼廠煉鋼,并將鋼水注入連鑄機形成鋼坯,最后將鋼坯軋制成客戶需求的不同規格的產品。
4350高爐現場是煉鋼的第一步。4350高爐是太鋼五號高爐,是我國第五座、山西省第一座4000立方米以上的特大型高爐,多次榮獲全國“冠軍爐”、太鋼“英雄爐”稱號。龐大高爐現場干凈整潔、無人操作,高爐控制采用計算機智能化系統控制,自動判斷高爐溫度變化并采取相應措施,實現自動化控制。團員青年們參觀后紛紛感到震撼。
2250毫米熱軋生產線,是煉鋼的第三步。該生產線日均產量1.4萬噸,軋制鋼板最大寬幅2250毫米。團員青年們沿著參觀通道觀看到,從加熱爐出來的板坯被陸續送往粗軋機組、熱卷箱、飛剪、精軋機等機器,整條生產線有條不紊運行,全部實現智能化、自動化。團員青年們被感染得激情滿懷。
在寬幅冷軋生產線,團員青年們看到了很多“新員工”——保羅機器人。除了拆捆、取樣等常規工作外,巡檢,墊工藝紙、瓦楞紙等冷軋特色的工作也可以由寶羅機器人完成,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并實現了本質化安全。
參觀的最后一站是太鋼博物館,團員青年跟隨講解員一起重溫了太鋼集團從初創時期的小型鋼廠發展成為全球最大不銹鋼生產企業的輝煌歷程,觀看了太鋼自主研發的筆尖鋼、手撕鋼、高鐵輪軸鋼、高端碳纖維等特鋼材料和新材料產品,了解太鋼集團的產業布局和特鋼材料產業鏈現狀。特別是看到山西煤化所研發的高性能碳纖維技術在企業成功轉化,團員青年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通過此次參觀活動,團員和青年們深刻體會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切身感受到科技創新對企業帶來的根本性變化,紛紛表示要爭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和奉獻者,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在科技創新工作中爭當排頭兵和生力軍,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