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電力大學潘家鴻教授到訪山西煤化所并作學術報告
8月17日,應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陳加藏研究員邀請,華北電力大學潘家鴻教授來實驗室訪問交流,并作題為“TiO2膠體球的自組裝合成、自模板晶化及光/電化學應用”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陳加藏主持。
上世紀80年代無定型TiO2膠體球(Hydrous TiO2 Colloidal Spheres, HTCS)的溶膠凝膠法制備和形成機理研究驅動了無機材料自組裝合成理論的發展。但自本世紀初,有賴于結構導向劑(如無機鹽、氨水、有機胺,有機酸等)的發展,HTCS的合成才取得較大進展,已實現了結構參數可控制備:所制備的顆粒尺寸可在納米、亞微米到微米范圍,以及球體內部無孔多孔性可調。這些HTCS為進一步自模板晶化合成金紅石、銳鈦礦和TiO2(B)等多孔球,也為進一步合成三元、四元鈦基氧化物提供了良好的球形模板。此次報告,潘家鴻介紹了在不同外場輔助下采用水熱、溶劑熱法以及紫外光照可控合成由TiO2納米晶構筑的多孔、具有分級結構的實心、空心球以及其團隊在合成Li4Ti5O12、ATiO3?(A = Sr, Ba, Ca)、TiNb2O7、Li2ZnTi3O7等球形顆粒。這些形貌可控的球形顆粒在光催化、介觀太陽電池、以及鋰/鋁電池等領域顯示了良好的應用前景。這些工作將為合理設計高性能鈦基氧化物提供新的思路。
討論環節,潘家鴻與現場參會人員進行了互動,并對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

(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