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報】走進炭世界 科普探新知
5月19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第二十屆公眾科學日活動在桃園工作區舉辦,百余名家長和青少年走進全國重點實驗室,聽科普報告看分析儀器,參與科學實驗,家長和孩子們共同度過一個科普主題的周末。
當天上午9時,家長帶著孩子相繼來到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報告廳,宋燕、韓怡卓研究員做了《神奇的炭-炭材料改變人類生活》《黑色煤炭 綠色利用》兩場科普報告。小朋友們在大屏幕上觀看炭材料的微觀特性,了解金剛石、石墨、炭黑、活性炭、碳納米管、碳纖維等數百種先進材料的實際應用,在現場體驗環節,小朋友們圍在志愿者劉正陽周圍,只見他舉起手中的一杯熱水,并將體溫計插入水中,問道:“現在的水是幾度?”“70度”小朋友們齊聲道。接著,他又拿出一個相變材料制備的溫水杯和普通保溫杯,將剛才的熱水分別倒入兩個杯子中,十幾秒鐘后,再次插入溫度計,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普通保溫杯中水溫沒變,而相變材料制備的溫水杯中溫度下降明顯,“50度了!”小朋友們發出驚呼?!按蠹抑肋@是怎么回事么?”“不知道”小朋友們紛紛搖頭,臉上露出疑惑的表情。這時,劉正陽開始解釋其中原理:“這是因為石墨的導熱作用,保溫杯中的相變材料就是石墨制成的,它可以實現滾開水60秒溫度速降,快速飲用。”“哇……”家長和小朋友們連連贊嘆,切實體會到炭材料應用的神奇之處。
碳和炭有什么區別?文明的發展伴隨著哪些能源的深度開發利用?又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弊端和挑戰,韓怡卓研究員結合山西煤炭大省的實際,向大家講述了身邊的各類能源,以及我們如何從生活點滴節能降耗,保護環境。提問環節,小朋友們一個個爭先恐后,踴躍發言,當韓怡卓研究員問道:“為了綠色發展,保護地球,你能做什么?”小朋友們都站起身,將手舉過頭頂,只怕錯過發言機會,有的小朋友甚至急得跳了起來,第一位被選中發言的小女孩臉上難掩喜悅,激動地回答道:“少開私家車,多坐公共汽車;少開空調;少使用一次性筷子……”韓怡卓研究員趕忙說:“好了好了,你學得太認真了,但還得給別人點機會呀!”現場發出一片笑聲。上午11時,科普報告在歡樂和諧的氛圍中順利結束。
很快來到了化學實驗室觀摩階段,小朋友們跟隨志愿者來到實驗室,博士生志愿者們為青少年展示了“大象牙膏”“紅綠燈”“神筆馬良”等實驗。接著帶領小朋友體驗了多種碳纖維材料制備的生活用品,感受先進材料給生活帶來的革新與變化。實驗大樓前,志愿者袁宗帥伸出一根手指,輕輕一抬,就舉起了一輛碳纖維自行車,圍觀的小朋友都瞪大了雙眼,迫不及待地想要親自體驗,一名男孩躋身上前,只見他模仿志愿者伸出一根手指,使勁上舉,自行車輕松離地,小男孩笑著說:“真的很輕呀!”“騎起來也很輕松哦!”一聽到志愿者的話,幾位小朋友躍躍欲試,一個接一個的騎上車,腳下微微用力,自行車就向前駛去,幾位家長不禁感嘆道:“碳纖維科技真的在改變我們的生活?!?/p>
這次科普活動旨在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煤炭科學知識、樹立青少年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青少年在科普報告和有趣的科學實驗中探索炭世界,增長炭知識,體驗炭科技,為我國能源保障和綠色發展播下一顆顆希望的種子。
(作者:本報記者 霍雪茹)
附件下載: